本文由兜妈爱叨叨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
为人父母,最大的希望,便是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,但是这个最平常不过的愿望,对有些人来说,却是奢望。
有的孩子,一出生的时候,便不如其他孩子幸运,桐桐便是其中的一位。
出生没有多长时间,便被医生诊断出了一种罕见病症,那就是“无疼痛症”和“无汗腺症”。
从字面上来看,就是不会流汗没有痛觉,这种设定如果出现在电影里,都是非一般人类,才能拥有的特异功能。
父母起初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但是医生的一番话,却让父母的心坠入了谷底:
“因为孩子没有痛觉,所以会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,比如咬自己,受伤不自知。”
“不会流汗也不是一件好事,普通孩子感冒很容易好,但是没有汗腺,一感冒就容易引发高烧不退,严重则会烧坏脑子或危及性命。”
父母听到这个话,脑子一下就懵了,但是父母决定,一定要陪着孩子健康的长大,尽管家庭拮据,但是仍旧倾尽一切给孩子治病。
桐桐一天天长大,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了,一双大眼睛又黑又亮,行动能力也越来越强。
不幸的是,这个时候的她,无痛症的表现就更加明显了。
有了牙齿的她,经常会咬自己的手,因为感觉不到痛,所以即便将自己咬伤了也不会停止,看着女儿破损的手,父母感到很揪心。
想起医生的一番话,父母时时刻刻盯紧孩子的一举一动,避免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。
妈妈连觉都不敢睡,睡着了也会被惊醒,害怕自己一个不注意,孩子出什么意外。
这一家的经历,让人感到非常的痛心,希望桐桐可以得到好的治疗,希望他们的生活可以有所好转。
除了无痛症患者,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,也会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。
但是他们比桐桐幸运,父母只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,他们便可以停止自我伤害的行为。
常见行为包括,打头,咬自己,抓自己的皮肤和头发,一系列会伤害自己的行为。
比如,5岁的萌萌很喜欢撞墙,高兴或生气,都会拿头往墙上撞,都不小心撞青了,但是萌萌并没有患无痛症,那么,这些孩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呢?
获得关注
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完全,但是他们也十分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,如果感觉自己受到的关注度较小的话,孩子会通过一些方式,来获取他人的关注。
当他们发现,伤害自己的时候,可以得到别人的关心,或者成为大家的焦点,孩子便会屡次重复这个行为。
应对措施: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家长便好好好反思一下,注意一下亲子之间的关系了,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关注,减少孩子的焦虑感。
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多上心,陪孩子玩一些游戏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当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时,及时肯定孩子,让孩子获得一定的认同感,成就感,孩子便会减少伤害自己的行为。
宣泄负面情绪
当孩子产生一些负面情绪,又无法去发泄的时候,便会采取一些伤害自己的方式,去给情绪找一个宣泄的出口。
比如,4岁小朋友柳柳看起来特别文静,但是他的脾气却非常暴躁,但是他的暴躁脾气,并不是对其他人,而是对待自己。
她在幼儿园玩玩具的时候,因为其他小朋友碰倒了他堆的积木,皓皓一下就生气了。
但是她并没有去推搡这位小朋友,而是一直捶打自己的脑袋,动作看起来十分的急躁,多亏了幼儿园老师看到之后,才对她的行为进行制止。
其实柳柳的这种行为,便是对负面情绪的宣泄,当他习惯这种方式之后,便会屡次使用这个方法,所以,切不可造成孩子的惯性。
应对措施:孩子习惯了自伤的行为模式,但是家长也可以“去习惯化”。
在孩子做出这种行为的时候,家长首先不要急着责怪孩子,而是要冷静的看待这种行为,并且倾听孩子的烦恼,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在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之后,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同情,询问孩子,怎么做可以帮他?
最重要的是,需要让孩子知道,伤害自己,打自己,都是没有用的无效行为,如果有什么行为和想法,可以说出来,这样爸妈才可以采纳。
是一种表达方式
很多患自闭症的孩子,表达能力比较弱,所以难以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,因此便选择他们认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,以此达到自己的需求。
应对措施:如果孩子是表达能力比较弱,那么家长就要费心教导孩子,比如引导孩子用简单的语句或图片来表达需求。
对当孩子说话时,认真聆听,用理智的态度对待孩子,如果你的行为激烈,孩子可能也会受到你的情绪影响,变本加厉的伤害自己。
最后,孩子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,有时候也是对周围的环境感到不安,比如父母的争吵,家庭关系的紧张。
所以家长们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,一个好的成长环境,对孩子是有治愈性的,他们的情绪,也会更加平稳。
如果家长们暂时没有发现,孩子为什么会有伤害自己的行为,且这种行为又比较频繁的话,家长一定要多注意保护好孩子。
收起孩子触手可及的危险工具,保护好孩子,不过家长也不用草木皆兵,比如有些孩子只是短暂出现咬指甲等坏习惯,不会持续很长时间。
兜妈寄语
总而言之,家长需要对孩子多一些关注,了解孩子的内心,改善孩子的自我伤害行为,这样,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。
我是兜妈,家有萌娃一枚,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、有高度、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,关注我,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!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!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)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兜妈爱叨叨